nǎn ㄋㄢˇ

赤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8D67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赤部

11画

4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FOBC

GCSLE

BNYX

47247

6377

8486

U+8D67

[12132345254] 横、竖、横、撇、竖钩、撇、点、横折钩、竖、横撇/横钩、捺

赧字概述

〔赧〕字拼音是 nǎn,部首是赤,总笔画是11画。

〔赧〕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火。

〔赧〕字造字法是形声字。

〔赧〕字仓颉码是GCSLE,五笔是FOBC,四角号码是,郑码是BNYX,中文电码是6377,区位码是8486

〔赧〕字的UNICODE是U+8D6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199,UTF-32:00008d67,UTF-8:E8 B5 A7。

〔赧〕字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赧的笔顺

赧的意思

nǎnㄋㄢˇ

基本解释

因羞惭而脸红。~~。~然。~愧。~颜。~然汗下。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赤,( fú )声。脸红,故从赤。本义:因惭愧而脸红。

2.同本义blushing

大赧而归,填恨低首。 —— 柳宗元《乞巧文》鬼即赧愧而退。 —— 刘义庆《幽明录》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赧颜(羞惭脸红;惭愧);赧愧(羞惭)

3.忧惧worried

夫子践位则退,自退则敬,否则赧。 —— 《国语·楚语》

赧字的翻译

  1. blush, turn red
  2. Scham (S)​, Schamröte (S)
  3. honte

赧的国语辞典解释

nǎnㄋㄢˇ

详细解释

害羞惭愧而脸红。

《孟子•滕文公下》:“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唐•沈既济《任氏传》:“郑子赧而隐。”

赧颜、羞赧。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赧的两岸词典解释

nǎnㄋㄢˇ

详细解释

因羞惭而脸红。

羞赧、赧颜、赧然、愧赧。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赧的字源字形

赧(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赧(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赧(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赧(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赧(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赧(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赧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