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àn ㄍㄨㄢˋ wān ㄨㄢ

毋部 共4画 独体字 U+6BCC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毋部

4画

XFK 86 、 XNNH 98

WJ

ZYAA

77740

U+6BCC

[5521] 竖折/竖弯、横折、竖、横

毌字概述

〔毌〕字拼音是 guàn wān,部首是毋,总笔画是4画。

〔毌〕字是独体字,。

〔毌〕字仓颉码是WJ,五笔是XFK 86 、 XNNH 98,四角号码是,郑码是ZYAA,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毌〕字的UNICODE是U+6BC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596,UTF-32:00006bcc,UTF-8:E6 AF 8C。

〔毌〕字属于三级汉字

毌的笔顺

毌的意思

1guànㄍㄨㄢˋ

基本解释

贯穿。后作“貫”。《説文•毌部》:“毌,穿物持之也。”桂馥義證:“《蒼頡篇》:‘毌,穿也。’通作貫。”《集韻•换韻》:“毌,穿物也,通也。通作貫。”《墨子•備城門》:“疏束樹木,令足以為柴搏,毌前面樹。”孫飴讓閒詁:“毌,舊本作毋,今從畢校改。”

古地名。即“毌丘”,在今山东省曹县南。《史記•六國年表》:“(宣公)與鄭會于西城,伐衛,取毌。”司馬貞索隱:“毌,音館。”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作“宣公與鄭人會西城,伐衛,取毌丘”。司馬貞索隱云:“毌,音貫。古國名,衛之邑。今作毌者,字殘缺耳。”

姓。《正字通•毌部》:“楊慎曰:複姓有毌丘諸姓氏……今分為二姓。日毌,曰丘。”《字彙補•田部》:“案《古音畧》,貫高之貫音冠,本毌丘,複姓,後去丘為毌氏,又作貫氏,魏有毌丘儉,今多呼為父母之母,非也。”

详细解释

动词

1.贯穿。后作“贯”penetrate

毌,穿物持之也。 —— 《说文》

2.通“弯”bend

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 —— 《史记·匈奴列传》

名词

1.古地名 [Guàn state]。即“毌丘”。在山东省曹县南。

[宣公]与 郑会于西域,伐 卫,取 毌。 —— 《史记·六国年表》

2.姓。

2wānㄨㄢ

基本解释

通“彎( wān )”。《史記•匈奴列傳》:“士力能毌弓,盡為甲騎。”司馬貞索隱:“上音彎,如字亦通也。”

毌字的翻译

  1. [unknown: wu2? variant guan1?]

毌的国语辞典解释

guànㄍㄨㄢˋ

详细解释

贯穿、贯通。

《说文解字•毋部》:“毌,穿物持之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毌的两岸词典解释

guànㄍㄨㄢˋ

详细解释

1.〈书〉穿透;连通。同“貫”。

2.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毌的字源字形

毌(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毌(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毌(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毌(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毌(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毌(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毌(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毌(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毌(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毌字组词

毌开头的词语

毌丘姓 毌丘 更多…

毌结尾的词语

更多…

毌在中间的词语

更多…

含毌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