槌
木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69CC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槌字概述
〔槌〕字拼音是 chuí,部首是木,总笔画是13画。
〔槌〕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木。
〔槌〕字造字法是形声字。
〔槌〕字仓颉码是DYHR,五笔是SWNP 86 、 STNP 98,四角号码是,郑码是FWMY,中文电码是2846,区位码是7319。
〔槌〕字的UNICODE是U+69C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084,UTF-32:000069cc,UTF-8:E6 A7 8C。
〔槌〕字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槌的笔顺
槌的意思
槌
chuíㄔㄨㄟˊ基本解释
①敲打用具。~儿。棒~。鼓~子。
②古同“捶”,敲打。
③古代架蚕箔的木柱。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木,追声。本义:槌子,敲击工具) 同本义mallet。
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 —— 汉· 王充《论衡》
鼓槌;槌杵(棒槌);槌砧(铁锤和铁砧);槌轮(用竹木做成载人或运货的车子);槌棒(敲打用的木棒)
动词
◎捶打;敲击beat。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收得馥大儿,槌折两脚。 —— 《三国志·袁绍传》注
槌心(自槌胸脯);槌牛(击杀牛);槌胸踏地(捶胸顿足);槌鼓(击鼓);槌毁(抨击诋毁);槌击(敲击);槌枪(古兵器名)
槌字的翻译
- hammer, mallet; strike, beat
- maillet
槌的国语辞典解释
槌
chuíㄔㄨㄟˊ详细解释
名
◎敲打东西的器具。形似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
棒槌、鼓槌。
动
◎敲打。
《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槌的两岸词典解释
槌
chuíㄔㄨㄟˊ详细解释
1.敲打东西的器具。同“椎”。
鼓槌、棒槌。
2.敲打。通“捶”。
槌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槌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