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ú ㄌㄧㄡˊ yóu ㄧㄡˊ

方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U+65BF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方部

9画

5画

左右结构

YTBG

YSOND

SYMY

08247

U+65BF

[415331521] 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横撇/横钩、竖钩、横

斿字概述

〔斿〕字拼音是 liú yóu,部首是方,总笔画是9画。

〔斿〕字是左右结构,。

〔斿〕字仓颉码是YSOND,五笔是YTBG,四角号码是,郑码是SYMY,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斿〕字的UNICODE是U+65B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047,UTF-32:000065bf,UTF-8:E6 96 BF。

斿的笔顺

斿的意思

1liúㄌㄧㄡˊ

基本解释

古同“旒”:“建大常,十有二~。”

2yóuㄧㄡˊ

基本解释

古同“游”,邀游,从容行走:“泛泛滇滇从高~。”

斿字的翻译

  1. to swim; to move or rove freely

斿的国语辞典解释

yóuㄧㄡˊ

详细解释

古代旌旗上的飘带。

《周礼•春官•巾车》:“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新唐书•卷二○三•南蛮传上•南诏传上》:“王出,建八旗,紫若青,白斿。”

遨游。

《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泛泛滇滇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斿的两岸词典解释

1yóuㄧㄡˊ

详细解释

〈书〉遨游。

泛泛滇滇从高斿(《汉书‧卷二十三‧礼乐志》)。

2yóuㄧㄡˊ

详细解释

〈书〉古代旌旗飘带之类的下垂饰物。

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周礼‧春官‧巾车》)。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斿的字源字形

斿(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斿(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斿(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斿(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斿(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斿(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斿(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斿(金文·西周·西周早期或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或中期

斿(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斿(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斿(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斿(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斿(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斿(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斿(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斿(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斿(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斿(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斿(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斿(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斿字组词

斿开头的词语

更多…

斿结尾的词语

龙斿 九斿 缀斿 飙斿 幡斿 更多…

斿在中间的词语

更多…

含斿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