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 ㄐㄧㄚˇ

斗部 共12画 上中下结构 U+659D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斗部

12画

8画

上中下结构

KKPF

RRBYJ

JJTE

66402

2439

U+659D

[251251454412] 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点、横撇/横钩、点、点、横、竖

斝字概述

〔斝〕字拼音是 jiǎ,部首是斗,总笔画是12画。

〔斝〕字是上中下结构,。

〔斝〕字仓颉码是RRBYJ,五笔是KKPF,四角号码是,郑码是JJTE,中文电码是2439,区位码是

〔斝〕字的UNICODE是U+659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013,UTF-32:0000659d,UTF-8:E6 96 9D。

〔斝〕字属于通用字、三级汉字

斝的意思

jiǎㄐㄧㄚˇ

基本解释

古代青铜制贮酒器,圆口,有流、柱、鋬与三足,供盛酒与温酒用。后借指酒杯。《説文•斗部》:“斝,玉爵也。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廣雅•釋器》:“斝,爵也。”

通“稼”。禾稼。《周禮•春官•司尊彝》:“秋嘗冬烝,裸用斝彝、黄彝。”

详细解释

名词

古代酒器 round-mouthed and three-legged wine cup,青铜制,圆口,三足,用以温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如:斝耳(古酒器名) 【漢典】。

斝字的翻译

  1. small jade wine cup
  2. petite tasse de jade avec deux anses

斝的国语辞典解释

jiǎㄐㄧㄚˇ

详细解释

1.古代酒器。形状像爵而较大,有三足、两柱,圆口,平底。盛行于商代。

兽面纹斝。

2.借指酒杯。

宋•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诗:“花香袭杖履,竹色侵杯斝。”宋•姜夔〈昔游诗〉:“酒力不支吾,数里进一斝。”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斝的两岸词典解释

jiǎㄐㄧㄚˇ

详细解释

〈书〉古代一种青铜制的盛酒器具。三足,两柱,圆口,平底。

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诗经‧大雅‧行苇》)。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斝的字源字形

斝(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斝(甲骨文·商·子组) 甲骨文 子组

斝(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斝(金文·商·商) 金文

斝(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斝(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斝(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斝(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斝(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斝字组词

斝开头的词语

更多…

斝在中间的词语

走斝飞觥 更多…